临泉泉河医院丨“完美无切”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疝气

发表时间:2023-09-14 10:51
“疝”是指人体某个部位薄弱区突出形成
可以还原或者不能还原的包块,
可以理解为局部“漏气”,
就是百姓常说的“疝气”、“小肠气”。
而最常见的“疝”是腹股沟疝
表现为直立或者腹压增高时腹股沟
区的局部出现包块,
但是平躺后包块就消失了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自网络

大部分腹股沟疝患者有腹股沟区坠胀,疼痛。随着病程延长,症状加重,疝也会逐渐增大,也有些患者症状轻或者没有明显症状,但是,一旦发生嵌顿,即疝气包块长时间无法回纳,就有可能出现肠梗阻、肠管缺血坏死等情况,甚至会危及生命。因此,小疝气也可以引发大问题。

图片

28岁的王先生,两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,当时并未引起重视,随着时间的推移,包块逐渐长大到鸡蛋大小,并伴有疼痛及腹胀,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来,包块频繁坠入阴囊,为求诊疗,王先生慕名来到泉河医院就诊。

泉河医院外科副主任冯晓茹经过详细的查体及辅助彩超检查,王先生被诊断为:左侧腹股沟斜疝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术中疝的情况

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手术创伤,在征得家属同意后,冯晓茹主任决定为患者行“腹腔镜下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”。

图片

将疝修补片植入腹膜前间隙并平铺

图片

修补后的情况

术中,仅用三个黄豆大小的切口,就将补片放置在缺损部位,修补左侧腹股沟斜疝,无需再做大切口。手术过程非常顺利,整个过程只用了40分钟。

图片

腹腔镜手术

图片

开放式手术

与传统手术相比,腹腔镜手术不仅创口小,而且操作空间大,解剖标志清楚,能全方位地查看病情,及时发现易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气,术后无明显疤痕,安全美观。


泉医小课堂


图片

PART

什么是腹股沟疝?

图片

在腹部和大腿交界区域,我们称之为“腹股沟区”,出现肌肉的薄弱或者缺损,导致腹腔内脏器(肠管、大网膜、膀胱)等从薄弱或缺损区域突出,在体表形成包块,即为腹股沟疝,俗称“小肠疝气”“小肠串气”“气篓子”。

腹股沟疝的好发人群有哪些?


PART

婴儿、青少年、老年人、肥胖者、慢性咳嗽病史者

图片

PART

为什么会得腹股沟疝?

图片

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:

1、腹壁薄弱:腹股沟区肌肉筋膜组织强度降低,如老年人、营养不良、吸烟导致胶原蛋白代谢受损,前列腺手术或外伤导致腹股沟区筋膜受损等;

2、腹内压力增高:一些生理(如怀孕、肥胖)或病理状态(如慢性咳嗽、便秘、排尿困难、腹水等),导致腹腔压力增高,腹股沟区承受的压力过大,就像轮胎外胎已经磨薄或磨破了,再继续打气,内胎就会从薄弱的地方鼓出来。


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


PART


腹股沟疝一旦发生,不会自愈,除了1岁以内婴儿和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人,均需处理,而且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!

  与开放手术对比,腹腔镜手术优势有

1、结扎位置更高,因此效果更确切 。

2、腹腔镜镜头的直视下完成操作,对精索结构的辨识更清楚,精索结构损失的发生率更低 。

3、无开放切口,无需打开腹股沟管,创伤小,术后恢复更快。

4、能够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区,发现小的隐匿疝,通过相同的穿刺孔完成双侧手术。

图片

专家简介


图片


崔广轩


泉河医院外科主任,外科副主任医师(聘),毕业于蚌埠医学院,于1982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部深造小儿外科,回院后一直在县医院从事普外科及小儿外科工作,2012年任县医院急诊外科主任。

业务专长:普外科胆囊切除术、肝左叶肿瘤切除术、脾脏切除术、胃次全及全切除术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、小肠部全切除术及左右半结肠切除术、阑尾切除术、各种体表肿瘤、乳腺肿瘤治疗等。曾创新小儿科微创手术,对成人疝修补术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


图片


冯晓茹

泉河医院外科副主任,外科主治医师,中共党员。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。黄河疝论坛会员,中国南方疝论坛第19期学员。曾先后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,安徽省立医院,中山六院外科进修学习。
专业特长:腹腔镜手术(疝修补,胆囊切除,阑尾切除)、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适合斜疝,直疝,股疝、输尿管硬/软镜碎石(输尿管结石,肾结石)、腹腔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,前列腺电切术等外科微创术。
~END~

图片

图片


分享到: